五問PM2.5:霧霾帶給我們哪些警示
33個城市空氣嚴重污染,北京PM2.5濃度甚至一度超過了900——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這次霧霾天氣,范圍之大,污染之重,持續時間之長,多年罕見。
據了解,霧霾天還將持續兩三天。有人說,霧霾的造成與氣象、污染排放有關,其中,PM2.5是主要污染物。 PM2.5到底有多可怕?如何治理*有效?昨日下午,本報記者連線氣象、環保和公共衛生專家,為您問診“霧霾天”,解讀PM2.5。
問:PM2.5的危害是什么?哪些污染和排放會產生PM2.5?
答:禍首主要是機動車尾氣和工業污染“PM2.5”已經不是一個新詞。其實是對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體顆粒或液滴的總稱。這些顆粒很細小,肉眼看不到。打個比方,人類頭發的直徑大約是70微米,而這比*大的PM2.5還大了近三十倍。潘小川說,別看PM2.5粒徑小,卻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它們能在大氣中停留更長時間,因而對大氣環境質量和人身健康的影響更大。潘小川認為,一般來說,產生霧霾的禍首主要是機動車尾氣和工業污染,“汽車尾氣中的某些污染物危害很大,其中就以PM2.5和氮氧化物為主”。
問:如果沒有污染,PM2.5的濃度有多高?
答:沒有人為污染,也有PM2.5“即使沒有人為污染,空氣中也是有一定濃度的PM2.5”,潘小川解釋說,如果PM2.5濃度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日均標準75微克/立方米的話,對普通人群是不會產生明顯危害的,只有特別敏感的人群才會有不適反應。
問:為什么這次霧霾天氣的持續時間這么長,范圍也比較廣?
答:餐飲、建筑裝修等環境中,也會增加PM2.5。
王躍思分析指出,極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天氣過程和氣象條件是本次大面積灰霾污染形成的客觀原因。
“本次灰霾污染的氣象成因是我國華北、山東及河南等地受低壓輻合或均壓場影響,天氣系統較弱,近地面大氣非常穩定,風速小,以弱偏南風為主,嚴重阻礙了空氣的水平流通”,不過王躍思也提到這只是多地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發生如此嚴重霧霾污染的外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產生霧霾的主因還是來自于工業、居民化石燃料燃燒和電廠排放。還有一方面可能是老百姓忽略的,就是包括餐飲、建筑裝修等環境中,也會增加PM2.5。 “如果區域人為排放污染源不是如此強烈,天氣過程再怎么變化也不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大氣污染”,王躍思說。
問:降雨、降雪能降低PM2.5么?普通口罩能擋住PM2.5么?
答:降雪有用,普通口罩無用。
“當然可以,如果能有降雪,是很好的凈化大氣的天然措施”,潘小川說,對于降雪量倒沒有特別的要求,理論上說,降雪多一點的話,其吸附的大氣中的顆粒物就多一點。當然,干預天氣很難,何時能降雪也說不準。
在能見度不足百米的霧霾天里,人們出行時都盡可能戴上了口罩。不過,在潘小川看來,一般的口罩阻擋PM2.5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
問:治理PM2.5的*有效辦法是什么?
答:應該增加經濟管制的份額,推進環境容量資源化進程,實現跨行政區劃的排污共同負擔治理費用。
從長期的研究總結看,王躍思覺得,像山西、河南、山東等地也是傳統的易發生嚴重污染的省份,要將這些省份聯動起來。
“目前我國在排放和能源方面的政策都是強制性管制政策,雖然確實能夠發揮一定作用,但是卻是一種低效、繁瑣、高成本的政策。我國應該增加經濟管制的份額,推進環境容量資源化進程,實現跨行政區劃的排污共同負擔治理費用的政策。
”